幼教新指引 被批與20年前相似

【本報訊】本港的教育制度衍生催谷幼童讀寫的現象,教育局日前雖公布最新《幼稚園教育課程指引》,訂明不應安排幼兒班(K1)學生執筆寫字及進行機械式抄寫。不過,有教育學者指出,新指引內容與當局二十多年前推出的「幼稚園應做和不應做的事項」清單類似,質疑為甚麽二十多年後的今天,「清單」仍存在,而且責任總是指向幼稚園,認為若要做到清單的要求,提升教學質素,需有整體教育系統和全盤政策配合,促請當局正視問題。

學者促全盤政策配合

香港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副系主任袁慧筠昨在電台節目表示,新指引只將幼小銜接的概念局限於短期適應問題,若能擴闊定義,視之為兩個學習階段的延續性,如以幼稚園三年和初小三年訂為階段性基礎,在課程、教學法和教師培訓三個範疇上,合力建立切合兒童為本的發展方案,對幼小銜接能產生積極作用。

袁慧筠續指,海外國家如美國和澳洲均有幼兒和初小教育共通的教師資歷,本地幼教同工為此不斷向教育局提出意見,可惜未獲考慮。袁慧筠認為只轉變幼稚園課程,而不檢討小學課程及其他相關範疇配合,教育理想易淪為空想。

她重申,新指引成功與否,除有賴業界自律和致力體現專業理想,亦需有全盤政策配合才能奏效,期待「清單」會有消失的一天。

新指引亦強調均衡、感官、探索和多樣性的課程元素,袁慧筠分析,這些元素均需與時間、空間、設施和教學材料有效接軌才能發揮效果,但一般幼稚園偏細,幼兒經常需要輪流使用室內空間,令活動時間和安排受掣肘,學界正擔心免費幼稚園教育政策的推行,是否足夠維持專業團隊的穩定和長遠發展,擔心在配套不足的情況下,課程難有新突破,促請當局仔細研究問題。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